景区介绍
珠玑古巷
  • 南雄珠玑巷是宋元时期北方移民迁徙岭南的集散之地,是珠江三角洲众多姓氏念念不忘的发祥祖地。在众多的族谱资料和民间传说中,都大同小异地反映了南雄珠玑巷移民的历史事实。

    珠玑古巷是全国三大寻根地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也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广府人的中转站、广东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有“广东第*巷”之美誉。

    珠玑巷由唐敬宗易名得名,但它的开始兴旺则还在李湛之前,其兴衰开挖的梅关古道密切相关。从张九龄开凿梅关那时起,古道由此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使南北交通顿时通畅,成为岭南最重要的通道,而依踞梅关道的珠玑巷也夹道成镇,古代称沙水镇,成为南来北往旅客的歇息地,上升为大庾道上最重要的驿站。尤其是明、清时期,南来北往路过珠玑巷的商旅、挑夫“日有数千”。

    “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已无故老谈前事,那得新闻访旧支。遥忆先人曾赋此,百年泰运又还期。”明朝万历年间的新会进士黄公辅,经梅关到珠玑巷时所作的《过沙水珠玑村》道尽了时岁交替的慨然。

    自南雄市区一路向北,行驶约30公里,即达梅关古道。抬眼望去,两峰夹峙处,古道逶迤向上。拾级而上大约1500米,便是“岭南第*关”——梅关。

    梅关,古称秦关,位于梅岭顶部。自秦汉以来,便是当时沟通中原与岭南、贯通珠江与长江两大水系的五条最主要通道之一。梅岭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历史上曾有三批百万余中原人经此处南迁,在岭下珠玑巷落籍,后南迁至珠江三角洲,又迁至港澳及海外,才有了如今遍布海内外的广府人后裔。

    珠玑古巷,是一条由鹅卵石铺砌的狭长街巷,北起凤凰桥,南至驷马桥,四丶五米宽,一千五百多米长。巷内分为北门、中街和南门,有3座城门式门楼,均为明末建筑物。里面有三街四巷,即珠玑街、棋盘街、马仔街;洙泗巷、黄茅巷、铁炉巷、腊巷。 在牌楼西北,有一七层八角形的元代实心石塔,是南雄境内保存完好的唯一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元代建筑。

    在沙水湖北畔,珠玑后裔、原广州市有关领导所题字的“祖居纪念”区内,陈、黄、梁、罗、林、李、何、徐等几十姓宗祠鳞次栉比。在一处恢宏的宗祠门前,镌刻着一副力透石背的门联:“小宗异,大宗同,钦钦世世;前人修,后人续,享之绵绵。”这片古巷的价值是让广府人明白了本身即是“中原人”,更重要的是作为“岭南人”而存在。

相邻景区链接
 云门山旅游度假区   韶关国家森林公园   古佛洞天   韶关市丹霞山景区   帽子峰旅游景区 
各地景区链接
 山西紫林醋工业园景区   社旗山陕会馆   何园   北京什刹海风景区   张掖市马蹄寺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