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座落于涓水河畔,远远观之,山为靠,水为照,立于山林掩映之中、水绕田围之处,黛瓦灰墙,挑梁翘角,层层叠叠,步步高升,似一把太师椅稳坐天地之间,既威严,又儒雅。而前面的落祖山脉连绵七峰,犹如笔架,掩映于门前半月塘中。这“山环水绕,藏风聚气”之人间仙境,诗情画意之田园生活,足以陶冶情操、砥砺品性,在曾国藩心目中乃“第*等屋场”。
富厚堂四周青山环绕,植被葱郁。富厚堂所倚后山,更是古木参天,树林中建有鸟鹤楼、绿杉亭、棋亭等。堂外翠荷湖中荷花摇曳、水体清澈。夏秋之交,荷花盛开,绚丽缤纷。微风吹来,荷叶徐徐摆动,好似舞女的翠裙;荷花摇晃,送来阵阵清香。
1864年,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而后奉命北上,只好安排家眷返乡。因“富圫田庄是第*等屋场”,曾国藩委托四弟曾国潢代为修葺,他强调“房屋不尚华美,修葺旧屋即可,但须多种竹木,多留菜地”。可曾国潢因大哥封侯拜相而大兴土木,仿“泮宫”之例,为曾国藩修建了“侯府”。此次“修葺旧屋”,花了七千串钱。曾国藩认为“新造一屋”亦不必花许多钱,深为骇叹而觉得无颜见人,为此他多次指责老弟。
富厚堂为土石砖木结构,明清回廊式风格,全宅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由半月塘、半月台、宅东门、宅西门、全宅围墙、毅勇侯第门楼、求阙斋、归朴斋、艺芳馆、八本堂前后进主楼、思云馆、鸟鹤楼、凝芳榭、存朴亭、绿杉亭等组成。因曾国藩是武英殿、体仁阁大学士,当地百姓亦称为“宰相府”,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乡间侯府。
走进富厚堂,正前方是主楼“八本堂”,分前、后两进,一字排开,有三扇大门。正中门上悬挂了“富厚堂”门匾,“富厚”一语,既取富裕厚足之愿景,更包含有曾国藩对“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之警诫。而大门两边的对联“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是曾纪泽为纪念父亲所书,意思是我的父亲一生为官,两袖清风,这种清廉的美德要世代守护,并且日新月异地将之发扬。
八本堂后厅是曾府神龛所在,上方所挂的“勋高柱石”四个字为曾国藩六十岁生日时同治所赐。神龛对面照壁上挂的一块白底蓝字的“肃雍和鸣”匾,为曾国藩亲笔所写,笔力刚劲,气势雄浑。
富厚堂内接待客人的地方叫“无慢室”,是曾纪泽为纪念父亲而设。“无慢”出自《论语·尧曰》“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一语。这段话的大意是:常人之情恭敬“众大”而怠慢“寡小”,君子则不以“寡、小”而慢之,即君子安泰而不骄慢的情操、品德。早在曾国藩三十多岁时就曾用“无慢”一词作书斋名,要求自己力戒怠慢。因而,无慢室之门形为八方,寓意欢迎八方来客;而且其门槛也是极低,表示不管身份高低贵贱,来到曾府都是客。这也符合曾国藩祖父曾星冈“亲邻睦友”的治家要求。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富厚堂是不可多得的名人故居资源,是独领风骚的乡间“侯府园林”。无论是其建筑风貌,还是故居的文化内涵,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化典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亮丽窗口。在今天,曾国藩为后人所称道学习的持家教子之方,曾氏家族赖以延绵百年的“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等治家思想,仍可以从这座朴实的深宅大院里得到体现。八方访客可以从这里品传统文化之精髓,寻齐家教子之秘诀,觅立志成才之要义,学读书作文之妙法,习修身养生之要诀,得为人处世之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