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亭,相传为“周瑜点将台”之故址,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孙权戍守湓口(今市区),大都督周瑜在此湖上操练水军,故在湖中筑台点将。唐元和十至十三年间(公元815-818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建亭于此土墩上,后人以其诗《琵琶行》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名为“浸月亭”,“烟水亭”原在湖堤上,系宋理学家周敦颐所建,后两亭俱毁。明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督关主事黄腾春重建亭于此处,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而名“烟水亭”。后人又相继修葺增建,遂成一集殿阁亭轩之古建筑群。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毁于兵燹,现存建筑为晚清按原貌重建。1972年重修,并建曲桥一座自湖畔蜿蜒接于亭上。1987年又在亭前仿建“周瑜点将台”一座,以供游人观瞻。2000年烟水亭被列为第四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九江市人民政府将烟水亭运营管理权限移交至浔阳区人民政府,2022年浔阳区人民政府对烟水亭进行全方位修缮保护。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物工作重要论述,从烟水亭文保建筑本体保养维护、景区环境提升改造、灯光亮化改造、景区展陈升级等四个板块入手,开展烟水亭提升改造。本次改造的总施工面积约为1800㎡,其中建筑本体约1050㎡,包括烟水亭、浸月亭五贤阁等。整理重植了园林、绿地280㎡,铺设人行小道80㎡。通过专业化的保养与维护,使得烟水亭古建筑群整体风貌更协调。与此同时,针对烟水亭的特征特性,对整个景区的灯光照明系统进行提档升级,安装洗墙灯、鸟巢灯、投光灯及内部展厅灯光系统共计千余套。针对原景区内部展陈陈旧、刻板、缺乏生动性等问题,聘请国内头部的展陈打造团队,依托整个景区的历史文化脉络添置百余件展品,在保留原展厅使用功能的同时,结合当下先进技术对各展厅进行赋能升级。
历经近8个月的整体改造提升工作,整个景区的软、硬件都已焕然一新,随着10月26日揭幕仪式的举行,烟水亭以全新的姿态展示在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眼前,为浔阳区文旅产业发展更添新动力。
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以长江为轴,充分利用长江岸线的自然风光,彰显九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功能品味,绘就大美长江新画卷,在此公园沿江岸线范围内坐落着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九八抗洪广场等一系列文化景点。
琵琶亭始建于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江州(今九江市)司马期间,送客于浔阳江头,触景生情作《琵琶行》,后人为庆祝白居易兴建此楼。今琵琶亭结合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主题和定位,依托浔阳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信息化、可视化等方式,*大程度地展现其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影响力。并通过实物、场景现及数字化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彰显“ 万里长江*美岸线、千年浔阳文化窗口”的独特魅力。
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以长江为轴,充分利用长江岸线的自然风光,彰显九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绘就大美长江新画卷。在此公园沿江岸线范围内坐落着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九八抗洪广场等一系列文化景点。
浔阳楼是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一个重要节点,位于浔阳江畔,建筑风格为宋代民间酒楼。文化展陈项目围绕“浔阳楼里说水浒”主题,以水浒小说故事为背景,以小说发生在江州的故事为重点,以九江当地的市井生活为延展,充分运用主题雕塑、瓷板画、沉浸式场景复原、立体人物画、艺术瓷雕、多媒体及图文版面等丰富的展示手段,生动叙说水浒故事,展示宋代九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繁荣的社会生活。
锁江楼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的重要节点,位于浔阳江畔回龙矶上。锁江楼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当时水患连年。文运不兴.九江登科及第者其少。为祈求风调雨顺、文风昌盛,知府吴秀便在此营建了锁江楼。
与楼同时修建的还有锁江楼塔,也称文峰塔。400多年来,楼塔历经数次劫难而不倒,是九江城的镇城宝塔。
锁江楼数字文化体验馆围绕人水和谐的核心观点,以长江为背景,以锁江楼为切入点,进述了九江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形成了独有的区位优势、交通环境、商贸繁华、人文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