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武夷山国家公园总面积1280平方千米,位于闽赣交界武夷山脉北段。涉及福建省、江西省2省,南平市、上饶市2市,武夷山市、建阳区、光泽县、邵武市、铅山县5县(区、市)12乡(镇),其中福建省域内面积1001.4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8.2%。
武夷山国家公园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其后,武夷山地区发育了一套河湖相沉积,产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成为研究我国东部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及时代划分的典型剖面。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岩性对武夷山地貌发育也很明显,西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坚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纹岩等构成,东部红色砂页岩地区则往往发育有较宽的谷地和盆地。所以武夷山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武夷山国家公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型,西北部的高大山体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冬季阻拦、削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抬升、截留了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了武夷山地区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具有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丰富等特点。
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年均气温约17℃~19℃,1月均温6~9℃,极端低温可达-9℃,7月均温28℃~29℃;年均降水量1684~1780毫米,主峰黄岗山年均降水量高达3400毫米。国家公园植被茂密,雨量充沛,年均相对湿度高达78%,一年内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有较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