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磴口县巴彦高勒镇东南2公里处,依托在全国久负盛名的三盛公水利枢纽而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9年,竣工于1961年,位于黄河干流“几”字弯头,是河套千万亩灌区的源头,是亚洲最大的、黄河上唯一的以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大型引水平原闸坝工程,堪称“万里黄河第一闸”。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河套灌区自古以来无坝自流、多口引水的历史,成就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经典。
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是以三盛公水利枢纽辖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基础,以黄河文化为底蕴,融“闸、水、馆、林、雕塑、沙漠、湿地”为一身,集休闲娱乐、艺术修养、生态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现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景区、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内蒙古网红打卡地。景区现有“天下第一锁”——同心锁、“天下第一古筝”、金属雕塑园、黄河水坛、动物狂想园、水科普乐园等景点。万里黄河第一闸参观游览、天下第一锁观光览胜、河套源头探秘、水上乐园游乐、黄河游船观光、黄河沙漠探险游以及滑雪、冰凌奇观游等游乐项目独具特色,这里步步有惊喜,处处是创意,为您呈现一种别样风景,带来一次非凡体验!
三盛公水利枢纽中心广场,在这里可以看到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的全貌。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黄河干流上建设的主要水利工程之一,是亚洲最大的以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大型引水平原闸坝工程,同时也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引水龙头工程,灌溉面积为1140万亩,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闸”。工程主要包括顺水建筑、挡水建筑、取水建筑三个部分。顺水建筑包括左右岸导流堤、防洪堤以及库区围堤。挡水建筑包括拦河闸和2100米的拦河土坝。前方看到的白色蒙古包穹顶的建筑就是枢纽工程中心控制楼,中控楼以东的方向是拦河闸,全长325.84米,共有18孔,每孔净宽16米,主要作用是通过闸门的启闭来抬高和控制上游水位和下泄流量,以满足灌区灌溉用水。中控楼以西是北岸进水闸,属于取水建筑,全长105米,共有9孔,每孔净宽10米,闸下连接的是总干渠,也就是当地人俗称的“二黄河”,是河套地区千万亩农田的输水大动脉;在进水闸下3.3公里处建有装机容量为1.82万千瓦的水电站。取水建筑除了有北岸进水闸之外,还包括上游南岸闸和沈乌闸。沈乌闸负责为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区进行生态补水,同时负担农牧场和磴口县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南岸闸主要是为鄂尔多斯沿黄地区提供灌溉用水。
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除了具有农业灌溉功能之外,还兼有生态补水,防凌防汛,工业供水,水力发电,交通运输和旅游休闲等功能。枢纽工程安全运行60年来,在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河套地区因河而生,因水而兴,一部河套历史就是一部水利开发史,一部人与自然激烈碰撞和对话的历史,在这片热土上河套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性格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三盛公水利枢纽建设及总干渠的建成便是其中之一,她像一条巨龙呵护滋养着河套大地,保护着北疆的生态安全。
三盛公水利枢纽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为“河套源”,意为河套的源头,河套的乳源。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河套灌区自流引水的历史,黄河水翻着波浪,流入“二黄河”,一路欢歌,流进河套平原,滋养着世世代代的河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