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潮州广济桥
  • 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在潮州城东门外,全长518米,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山,景色壮丽迷人。湘子桥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第*座启闭式桥梁,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该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初筑石墩1座,置大船86只,架舟为梁,拴以大绳,成为一座浮桥。至明正德八年(1513)始建桥墩24座,其中,东段13座,西段11座。桥墩、桥梁均以巨石砌成,石梁长13米至15米,宽近1米,桥中间以18只梭船连成浮桥。

    正德八年(1513)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该桥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桥墩上建有形式各异的廿四对亭台楼阁,还有2只铁牛分东西镇水,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此桥历经400多年风雨后,桥上的楼台已不复存在,2只铁牛亦只剩下1只。1958年改中段浮桥为钢梁桥,全面加固维修。

    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

    广济桥全长518米,分为三段,靠市区的西岸部分,长137.3米,计七孔八墩,每孔跨度,自8米至17.5米不等;东岸部分,长283.4米,计十二孔,十二墩、一桥台,每孔跨度,自9.4米至12.9米不等。桥墩宽从6米至13米,墩长从11米至22米不等,最小桥墩的表面积超过60平方米,大的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广济桥上共计有匾额43块,楹联25对。其中殿式阁匾25块,亭台匾18块。广济桥现有桥亭30个,其中12个为殿式阁,18个为杂式亭台。广济桥每跨均架四条巨大石梁,*大的长约15米,宽1米,厚1.2米,重约50吨。最小的长约12米,宽1米,厚0.8米。

    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是韩江最重要的桥梁。韩江流域汛期长水量丰,所有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汛期水量非常大,大桥墩可以应对强大径流。初创期的100多年里,广济桥的桥梁是木质的,在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才改为石梁。受架梁材料性质的限制,广济桥桥墩非常密集,两墩之间*大的距离是13.45米,最小的只有5.9米,又大又密的桥墩使广济桥的排洪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浮梁结合的结构可以减少中间部分的桥墩,极大地减少对径流的阻力,遇到洪迅,打开浮桥还能迅速排洪,可以提高大桥的排洪能力,使大桥的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

    广济桥的桥墩有2种墩型,船型墩和半船型墩。船型墩为六边形,上下做成尖形,像船。半船型墩为五边形,上游尖下游平。所有的桥墩上游部分全部做成尖形,可以有效地降低径流对大桥的冲击。上下都尖的船型墩是为了能同时缓冲来自上下游的冲击力。南宋时期,韩江三角洲还没冲积形成,广济桥下游陆地还处在形成之中,大桥受到海潮的冲击时,船型墩能降低海潮对大桥的冲击。广济桥的船型墩数量超过总墩数的一半。由于韩江汛期的水量太大,广济桥建成之后多次有桥墩被损,修理时期不同,又没有严格按原来的墩型修复,所以后来随着下游陆地的冲积形成,海潮离桥渐远,后期修复的桥墩就改成半船型墩。

相邻景区链接
 幽谷逸林旅游区 
各地景区链接
 天津独乐寺景区   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   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   呼伦贝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   石家庄市西柏坡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