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古镇历史悠久。恩阳,北魏置县,六朝设郡。始于大溪文化,根植于巴文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笔下的“巴子城”。最早建制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据《巴中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武帝(萧衍)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在此设“义阳郡”,同置“义阳县”,实行郡县同治,建制迄今已1500年。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义阳县为恩阳县,历史上设置郡县时间达760余年。
恩阳古镇资源丰厚。清化水(恩阳河)与芝字河相汇于古码头,0.05平方公里的古镇核心区,18条古街巷589幢古建筑保存完好,有山西会馆三圣宫,广东会馆龙母宫,湖北会馆天后宫,江西会馆万寿宫、湖广会馆河东河西禹王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建筑专家朱自煊曾用“四个一席之地”评价:恩阳古镇在中国的古建筑建造上、规划建设上、民俗民风文化上、近代革命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恩阳古镇文化多元。恩阳古镇积淀千年,孕育了优美的自然资源,沉积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三峰耸立、形若笔夹,两河环绕、宛如弓弦。这里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心,是川剧灯戏的发祥地,是川陕苏区腹地,有四川*好的活态皮影,更是川东北*大的红色史迹露天博物馆。巴人文化、米仓古道文化、红色文化繁荣兴盛,张思训、张思德、喻秉渊等名人文化源远流长。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十大古镇、四川省天府旅游名镇、四川*美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蜀道申遗唯一古镇。
恩阳古镇区位特殊。恩阳古镇因水而兴,是川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上溯可达南江,下行可至重庆,是川北大巴山物资集散中心,是巴蜀出秦川进中原的重要交通线,是米仓古道最繁华集镇。建区十年来,恩阳已逐步构建集国省干道、高速公路、高铁、机场于一体的大交通格局,是北上南下的中转区,是巴中西向南向的桥头堡。恩阳已成为川陕渝的枢纽联结地和四川东向北向开放的重要前沿阵地,成为联接成渝和关天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粘合地带和南北东西要素聚集的经济走廊。
恩阳古镇前景无限。恩阳区委区政府顺应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坚持“城市景区化、景区品牌化”发展理念,以规划为“纲”、文化为“魂”、原真为“要”思路,用“绣花”功夫对古镇进行保护性利用。成功引进陕西袁家村、西安旅游集团、华住集团、四川传媒学院等多家知名企业,建设川陕渝特色小吃街、米仓文化街等街区,推出河派川剧、《恩阳船说》、科普大视界等特色文旅产品,开放红军经理处、革命法庭等红色系列展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