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位于印台区东南部,距包茂高速22公里,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因陶瓷发展而留名,是当今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基地,素有“渭北瓷都”之美称。
陈炉陶瓷文化旅游有其丰富内容和特点。在绵延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炉火生生不息,积淀了深厚的陶瓷文化土壤,其陶瓷文化的民间性、历史永久性、可观赏性和不可替代性,独一无二的民居建筑风格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涵养了文化旅游的丰富内容和特点。“依山排布,层层叠叠,状如蜂房”的民居被誉为陈炉八景之一;罐罐垒墙错落有致,五彩斑斓,十分壮观,成为古镇一道迷人的风景线;瓷片铺路,富有油画效果,极具观赏性,被誉为“脚下的艺术”;陶瓷制品经历代陶瓷艺人的推陈出新,已发展到200多个种类,以古朴浑厚、民间气息浓郁而著称于世。它有三个世界之最被许多专家和艺术家们惊叹不已。一是陈炉陶瓷烧造历史长达1400年,炉火一直不断,创造了世界同一个地方陶瓷烧造时间最长的纪录;二是“和土为坯,转轮就制”一转就是千年,陈炉陶瓷生产的工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属最原始的手工工艺,是古陶瓷的活化石和活标本;三是窑洞层层叠叠,罐罐垒墙,瓷片铺路,陈炉的陶瓷民居建筑风格保留了尚古之风,目前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陈炉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陈炉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平原相交的台沿上,按文化区域讲,横跨两区而偏向关中,所以秦腔戏剧是其主要的娱乐形式,而且根植极深。陈炉人的口语既无陕北方言的鼻音,又没关中的拖音和卷舌音,咬字真且死,是唱秦腔最理想和标准的人。陈炉各社均有戏迷自发组成的“自乐班”,不拘形式,不论季节,早晚随时随处自娱自乐。社火在陈炉风靡已久,各社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驰名的是上街村的耍狮子、水泉头村的信子、湾里村的跑旱船、嘴头村的走马。除每个年节热闹表演外,还曾应邀到外乡、外县演出。伴随社火的还有小量的秧歌与关中道情,曲牌以“绣荷包为主”,词由歌舞者自填。节俗娱乐上的送灯笼和全灯,二月二龙抬头的理发、吃“蝎子尾巴”,端午节送裹肚、看麦耙,六月六晒绸缎,七月七夕掐巧等等,都有其深刻的来路和独特的庆祝节目。
近年来,在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大背景下,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陈炉古镇先后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和称号。2006年,陈炉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陈炉窑的耀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陈炉古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到2011年,陈炉古镇连续两次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1年,陈炉古镇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2年,陈炉古镇被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2013年陈炉古镇被列为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陈炉具备了高品质的旅游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