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上海著名的名胜和历史古观--城隍庙,位于方浜中路、安仁街西。原为金山神庙,祀汉博陆侯霍光(又名霍光行祠)。占地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上海从宋朝开始有城隍庙,庙址在现在的永嘉路上,叫淡井庙,又称华亭县城隍行殿。当时上海是华亭县下面的一个镇,故淡井庙实是华亭县的城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置县后将金山神庙改建为城隍庙,直至明永安年间(1403--1424年),于是始有上海的城隍庙。清康熙四十八年(1710年),邑人集资于庙左侧造起东园,庙才成了城中的名胜处所。乾隆中叶,潘氏豫园售归城隍庙作为西园并重加修葺后,由于商贾辐辏,百业荟萃,城隍庙遂成了著名的小商品、土特产和特色商品市场。
城隍神,即城市的守护神,其名源于城墙与护城河。“城”,就是城墙;“隍”是护城河,两者均为古代军事设施用以保护城市。据《礼记》记载,古代天子祭祀的“水墉”神,具有维护水土平衡的职责,可视作城隍神的原型。南北朝时期即有城隍神的祭祀记录,至明代,随着城市繁荣,城隍神崇拜更为普遍。
顺路走走:豫园地区除道教老城隍庙外,还有佛教的沉香阁、伊斯兰教的小桃园清真寺、道教的大境关帝庙和天主教的若瑟堂。